全国服务热线

0757-82017766
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

公司动态

来德利×《亲爱的家》丨80后海归媒体人任性离职,在黄山脚下打造了一处心安之所

发布时间:2024-12-06阅读:

来德利×《亲爱的家》人物专题访问
让我们一起走进关于
“三秋小院”屋主朱秋影的内心世界
深度探访美丽的徽派风格小院


编者语:
没正式沟通之前,社交平台上零散的短视频里,对朱秋影的第一印象是“大大咧咧,能说会道的北方e人”。
而作为有电话恐惧症的i人,采访之前,我已经在本子上记下哪些话可以用来过渡,防止冷场,但结果并没有用上,因为她比我想象中更会说,让我看到了什么叫“一个广播人,绝不会让话掉在地上,无论好话还是坏话!”作为倾听者,我也很高兴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。


没有突然想要做的事

只有恰好想做这件事


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朱老师过往十几年的经历,她说:“我心中有片海,哪哪都是浪……”,这话听的我想入非非,简单总结一下,大概就是——
陪同学去考试,结果陪跑的一不小心“跑进了决赛”,阴差阳错进了河南电台;体制内工作近十年后,觉得应该出去看看世界,想体验留学生活,就辞去稳定的工作去了地球的另一头;回国之后开始北漂,有天突然漂累了,在黄山脚下寻了一处心安之所安了家……
在外人看来,她是任性的,但在她自己看来,每一次的选择都看似突然,但只不过是看到有机会摆在眼前,就可劲儿抓住了。



是逃离

也是选择


或许,是因为处女座的性格,吹毛求疵、追求完美,所以一切与工作有关的问题,朱秋影都很“玩儿命”,甚至一度在活动现场把自己“卷”到晕倒。
三、四年的北漂生活,平均每天3小时的通勤时间,一年365天,都在copy同样的状态,循环重复地生活,于是,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,逃离了那座“精疲力尽”的城市。
“一开始来黄山,的确也是逃离的心态。”


没来到黄山之前,朱秋影对这里的印象还是书中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壮丽风景。当她踏足这片土地上时,心里是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。

青砖黛瓦、独特的马头墙、精致的木雕石雕,阴雨天的皖南,山间云雾缭绕,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中国画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,站在空旷的田野上,望向远处,是层峦叠嶂的山影,和升起的缕缕炊烟……

对于长久以来一直生活在“石室森林”、被钢筋水泥和霓虹灯包裹的朱秋影来说,内心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。



此刻,从潺潺流水声、虫鸣鸟叫,再到村里人寒暄话语,生活中的细微美好,她都能感受到。此刻,她不想做生活的赶路人了。此刻,她想在这里定下来,因为吾心安处是吾家。
“我想留在这儿!”
一开始是因为乡村振兴来到这儿,后来或许是被美如诗画的皖南风光所吸引,或是迷恋历史悠久、古朴的徽派建筑,又或是被古村浓厚的烟火气迷了眼,到了黄山后,她就不想再奔波了。
于是,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在这里安个家,并开起了客栈!前前后后走了黄山50多个村庄,最后选择了南溪南。


南溪南是一座千年古村落,也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,从唐朝开始村里的人与豆腐结下了千年的不解之缘。同时,南溪南也是一处离黄山市区不远的清净之所,偶尔想凑凑热闹,十几分钟车程也能去到市区,可静可闹。
于是,朱老师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,打造了一处心安之所——“三秋小院”,也想给和自己一样的人提供一处心安之所,希望四面八方的旅人在这方小天地邂逅、重逢之后,留有一份独家记忆以及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的念想。
大多数人很少能顾上“仔细端详生活和人生”,只是匆匆忙忙地过完一生。
离开一线城市去到乡村,是想逃离日复一日的生活,但又何尝不能算是另外一种选择呢,选择不想过只有工作的生活,选择找一处心安之所。



没有“本该就”的道路

生命在于体验


在旁人眼中,她是海归精英、高知女性、资深媒体人,但对她而言,她只是她自己,一个遵循内心去生活的人。
“非主流”是朱秋影对自己的评价。
没有按照既定的轨迹、去按部就班生活,没有在该成家的年纪去成家,没有在该稳定的时候去安稳,总之,永远在该做什么的年纪不做什么!但是,也永远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会去做!她深信life is about a journey,生命在于体验。明知“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”,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把生命的河流拓宽,去做自己喜欢的事,做当下想做的事。

*在传媒工作时的朱秋影

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我们不是科学家、数学家等天生为推动社会进步而生的人类,我们没有非凡的才能,即使失败了,也不会阻碍社会进步,那既然如此,还有什么可怕的?”
可能是身为青联委员的使命感,朱老师还念想着多年以后,走上三尺讲台,和青年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。
“假设我现在是一个大学老师,想对我的学生说,别人七十多岁了还在竞选总统,我们不选总统也不能太怂!人生不妨大胆一点,了不起干废了也就被嘲笑一下呗。别把自己当棵葱,你就会很放松!别人的眼光都在别人身上,不会总在你身上徘徊。Don't judge,也不要在意别人的judge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;对你我而言,未来太远,只活眼前。


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过,身边家长假设过孩子的未来。
“假如你现在还在XX工作,那你可能都结婚了”,“假如你现在还在XX工作,没准儿都升职了”。
但或许大家都忘了,没有人本该就走怎样的路。即便人生有道,也只能自己去探索。
朱秋影的小半段人生,似乎就在演绎周国平说的那句话,“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、每年、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,它们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,心情和感受,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东西”,只有自己亲身的经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,每一步,都算数。


写在最后。
我问朱老师,会想回家乡郑州发展吗,她说还真没有过这个想法,因为故乡对于她而言,是“哪天混不下去了,就回家,那儿是永远的备胎”,她笑着说。
如果说老家是她永远坚实的后盾,那么,黄山的家,就是朱秋影探索广阔世界的又一新起点,让她在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同时,遇见更多的人、情和故事,不断拓宽生命的界限。
随着深入的交流,我们对她和她的“三秋小院”产生了更多好奇心,于是踏上了中国黄山·南溪南的旅程,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那经过数月改造后新生的古村小院,去探寻更多关于她和新家的故事。


 
这次,来德利陶瓷化身“亲爱的助力官”,联合《亲爱的家》栏目为朱秋影打造属于她的“三秋小院”。在黄山脚下,一起感受有烟火气的家与自然艺术的融合,窥见幸福生活的“形态”。节目即将于12月16日正式上线,让我们一起期待吧!






最新资讯

在线咨询

咨询获取更多招商信息和资料以及产品画册